2025-03-18 11:27:45
个人养老金制度终于落地!各大银行纷纷推出开户福利,邀请大家开通「个人养老金账户」。
有的朋友跃跃欲试,有的朋友却十分茫然:已有社保养老金,为什么还要交个人养老金?除了个人养老金,还有更好的选择吗?
大家的疑问,我们今天就来一次性解答清楚!
个人养老金是指政府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实现养老保险补充功能的制度。 个人养老金实行个人账户制,缴费完全由参加人个人承担,自主选择购买符合规定的储蓄存款、理财产品、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金融产品。 |
通俗来讲,就是国家帮我们新增了一个养老渠道。
我们放在这个渠道里的钱,可以买经过筛选的银行理财、储蓄、保险等产品,自愿参加,自负盈亏。
这样退休以后,除了社保养老金外,还能再领一份个人养老金。
领两份养老金固然美好,但已经有了社保,为什么还要交个人养老金?
很大一个原因在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严重:
1.养老问题日益严峻
一方面,老年人数量越来越多。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056万人,占总人口的14.20%。(国家统计局公布2021年数据)
另一方面,劳动人口越来越少。中国20-64岁人口在2015年达到顶点9.34亿后,便进入长期下降的态势。预测至2050年时仅为7.7亿人,比2015年减少1.64亿人。(联合国2019人口报告)
深度老龄化时代,缴纳社保的人在减少,支取养老金的人却多了起来。财政部数据显示,2021年养老金的缺口达到7000多亿,未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金缺口或进一步扩大。
2.养老体系三支住
面对日益严峻的养老问题,国家强调建设「养老金三支柱」。
第一支柱,就是社保养老金。虽然国家一直在努力,但养老金缺口仍在不断扩大。
第二支柱,是企业年金或职业年金。这项福利很好,但只有待遇好的大公司会给员工缴纳。真正能享受到的,只占我国总人口的4%。
第三支柱,就是个人养老金了。国家推出这一制度,其实是告诉我们,社保是最基础的保障,想要让老年生活滋润些,还是需要个人做好储备。
储备养老金,要考虑的无非就是——
第一、收益不能低。如果收益太低,无法跑赢通胀,那对以后的养老生活来说也是杯水车薪。
第二、收益要安全。如果收益大起大落,取用的时候如果处于收益低点,那么就亏大了。
第三、要强制储存。如果可以随时取出,那买房、结婚等时候各用去一部分,退休后也不剩什么钱了。
对比了基金、存款等个人养老金产品之后,商业养老保险其实是最适合普通人储备养老金的。
不用担心暴跌和亏损,只需要把钱放在账户里,就能实现:
1.安全稳定
交多少钱、能领多少钱、什么时候领都写在合同上,有法律效益,到期保险公司必须赔付。
即使保险公司倒闭,银保监也会指定其他保险公司接管你的保单。
总而言之,就是一定领取、保证到手。
2.收益可观
商业养老保险的预定利率无限接近3.5%复利。
注意是复利计息,时间越长收益越高。比如3.5%复利20年,相当于4.95%单利;复利40年,就是7.40%单利;复利60年,就是11.46%单利……超过大多数存款和理财!
3.专款专用
投入之后,可以约定退休年龄(比如50、55、60岁)领取;其余时候只能以保单贷款、退保的方式取出,可能会损失一定成本,因此除非急事不会取出,这就相当于建了一个攒养老钱的专门账户。
4.活到老领到老
大部分商业养老保险的保障期限是终身。
也就是说,只要活着就有钱花,不用担心退休后没有工作,没有收入,吃不起饭。
商业养老保险,属于国家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三支柱。不仅可以锁定长期收益,而且活到老领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