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8 09:49:52
住房公积金贷款年限延长,降低了居民月供压力,也对住房供需市场起到积极作用。据大众日报梳理,北京、重庆、哈尔滨、西安、昆明、青岛、江门、郑州等地已落地政策调整,将贷款到期年龄上限普遍延长至男性68岁、女性63岁,或法定退休年龄后5年,与国家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协同适配。
这一政策调整既是应对人口老龄化、配合国家延迟退休改革的配套措施,也是释放住房消费潜力、提振市场信心的主动尝试。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导致传统信贷人群在缩减,让一些有购房需求的中老年人“有心无力”。另一方面,国家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正在逐步落地,职工退休年龄延长,原有公积金贷款年龄上限(男性65岁、女性60岁)已无法覆盖部分群体的还款周期。此次调整将贷款年龄与退休年龄动态挂钩,确保政策衔接,避免“工作年限变长、贷款期限变短”的制度性矛盾,也可以激活中老年群体的购房潜力。
以青岛为例,政策调整后,部分改善型楼盘咨询量提升10%-15%,尤其吸引有子女购房需求的家庭。对年轻家庭而言,政策还间接缓解了买房的压力。福建、成都等地推行的“父母子女公积金互助”模式,允许子女使用父母的公积金贷款资质,降低首付比例。
例如,福州某家庭的父母作为主贷人延长贷款期限,子女作为共同还款人,将首付比例从30%降至20%,购房门槛大幅降低。南京推出了住房公积金“全家桶”政策,扩大了提取住房公积金支付购房首付款的范围一一从购房人本人和购房人的配偶,扩大到购房人的父母和子女,支持购房人通过家庭互助,拓宽购房资金来源,减轻购房首付压力。买房群体的多元化,也为房地产市场迎来了结构性调整的机会,养老地产、适老化改造等细分领域将加速发展。
我们还应看到,延长贷款期限,可提高公积金资金池的周转率,避免资金沉淀。例如,原65岁上限下,30年期贷款仅覆盖至借款人65岁,而新规下68岁上限配合30年期限,使资金使用周期延长3-5年,缓解公积金流动性压力。
公积金贷款年龄延长,既彰显了政策对老龄化社会的人文关怀,也考验着制度设计的精细度。未来,我们还需要在“释放消费潜力”与“防范金融风险”间寻求动态平衡,同时推动养老金融产品创新,构建全生命周期的住房金融支持体系。